2018年黑龙江一男子发明铰接式履带全地形车各种地形如履平地

时间: 2025-08-17 19:56:05 |   作者: 叉车

   

  2018年,黑龙江一男子发明了一款铰接式履带全地形车,这款神器能像蟒蛇一样在山地、沼泽、湖泊中如履平地,据说其性能比坦克还要好,那么这款神器究竟有何神奇之处?它又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难题呢?

 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,许多房屋由于坍塌阻碍了交通,大量的救灾人员被废墟阻挡了去路,导致物资无法及时地运往救灾现场,而当时还没有一种车辆能够在这种地形上行驶,那么设计出一辆全地形车便十分有必要了。

  方力频是一名机械设计师,面临这种突发情况,他的内心也是十分焦灼,他当时便暗暗发誓,一定要设计出一辆能够在所有地形行驶的运载车。

  于是,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开始了长期的研发工作,经过不懈的努力,终于研制出了一辆铰接式履带全地形车。

  铰接式履带越野车全长7米,宽度2.2米,车身重5吨,整个车由前后两节车厢构成,且车厢的两个部分都有动力,车厢的下方装置有四条履带,中间采取了液压装置链接,通过调控液压缸能轻松实现车箱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俯仰,从而增强了车的越野能力。

  不过,车的性能如何,还需要经过实际的测试才能知道,方力频找来了资深测试工程师,当车辆全部通过接下来的三关考核后,才能证明这辆车的设计是成功的。

  由于车身较长,实际的救灾现场空间十分狭小,这对车的转向能力有很大的考验,所以第一关的测试便是车身在狭窄拥挤的空间的转向问题。

  随后,测试人员开着两辆汽车将全地型车夹在中间,全地型车与汽车之间的距离不足半米,如果换做普通的汽车,要想从两车之间开出来几乎不可能,方力频对此却是自信满满。

  随后,驾驶员开始启动这个庞然大物,让人奇怪的是,车身并没有前后行驶,而是通过中间的铰接装置像虫子一样左右蠕动,一会向右一会向上,片刻的功夫车身就从两车之间移了出来,并顺利地离开了车库。

  在实际救援过程中,救援人员有时需要经过一些陡峭的山坡,面对这种地形,几乎所有的车辆都派不上用场,这时候就轮到全地形车大显神威了。

  在一处陡坡处,驾驶员开着全地形车驶向了山坡,只见全地形车轻微的抬起车头,这也是全地形车的招牌动作——龙抬头,然后就顺利地爬上了小断崖,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相当顺利。

  为了测试全地形车的爬坡性能,测试人员又找了一处更加陡峭的山坡,结果全地形车再一次顺利通过。

  紧接着第三次测试,这次的测试难度相比于前两次增加了许多,测试人员找到了一处非常陡峭的山坡,沟深足有37厘米,垂直高度达到110厘米,山坡的倾斜度为40度,几乎超过了所有车辆的行驶极限,就连测试人员也觉得全地形车很难通过,但方力频对此表现得仍十分自信。

  随后,驾驶员再次驾驶着这辆庞然大物驶向了山坡,只见车头刚走两步就掉进了壕沟里,无法再前进一步。

  第一次尝试宣告失败,后来驾驶员开始使出招牌动作——龙抬头,再次驶向山坡,结果再一次宣告失败,如果第三次尝试还是失败,那么这辆车的性能就将止步于此。

  两次的失败让驾驶员有点紧张,一旁的方力频也开始有点信心不足,但他还是保持镇定,并耐心地劝导驾驶员不用紧张。

  稳定了驾驶员的情绪后,测试再一次开始,这一次驾驶员开足了马力,将“龙抬头”发挥到了极致,车头的前身被抬到了最高的位置,然后以全功率向前行驶。

  山坡巨大的阻力使得车身无法前行半步,正在大家认为将要失败时,车身突然迎来了大爆发,轻松一跃跨过了山坡,最终成功通过了测试。

  在现实的救灾过程中,可能面对很多的沼泽地区,这些地区不仅车辆无法通行,即使是人也很难通过,一不小心就可能深陷沼泽之中,淤泥强大的吸附力使人无法挣脱,那么这次全地形车能顺利通过吗?

  测试开始后,全地形车朝着沼泽地开去,只见车还没走两步,车下方的履带已经被淤泥淹没了近一半,此时全地行车还在向前行驶,但由于淤泥强大的吸附力,车的行驶速度显然比一开始慢了许多,履带上已经裹了一层厚厚的泥浆,导致履带在沼泽中的抓地能力降低,甚至还会出现打滑的情况,尽管如此全地行车还是通过了测试。

  不过,测试到这里并没结束,测试人员表示由于实际的救援过程车辆都是载人的,而刚才测试的是在空载的情况下,如果在车上坐几个人,结果又会怎样呢?

  紧接着,五名工作人员上了车,五人的体重加起来足有400多公斤,全地形车再次出发了。

  在载人的情况下,这次的行驶显然比之前更慢了许多,车轮比之前陷得更深了,连驾驶员的表情也变得很凝重。

  结果不出所料,还没走多远车轮便慢慢的出现打滑现象,经过多次尝试后,车身依旧无法前进一步,这次的测试也以失败告终。

  然而,这并没有让方力频放弃,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改进设计的具体方案,但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他,怎么样提高车的浮力,使全地形车能够应对沼泽、湖泊这种特殊地形?

  直到有一天他来到湖边散步,突然看到一个救生圈漂浮在水面上,他突然灵光乍现,如果能将履带车轮换成救生圈类似具有浮力的车轮,那是不是既能增加车的浮力,还能减轻车的重量呢?

  经过一番思索后,方力频确定了设计的具体方案,于是开始了第二代铰接式履带全地形车的设计。

  经过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,第二代全地形车终于研制成功了,和第一代全地形车相比,履带面上安装有钢制履带齿,能够极大地增加履带的抓地能力。

  履带的钢制车轮换成了航空橡胶轮胎,这样既减轻了重量,又为车身提供了浮力,最后就是车的底部装有密封的浮箱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车身的浮力。

  经过一番测试,和一代车相比,二代车的性能有了质的飞跃,不仅仅可以轻松越过高度为一米的垂直路障,还能够越过1.3米的废旧坦克,甚至1.5米高的板车也能轻松爬上,面对各种路障简直如履平地。

  但这还不是该车的最大特点,它不仅能在各种路面上行驶,而且还能在湖泊中行驶。

  虽然二代全地形车的重量达到了30吨,但由于底部安装有密封的浮箱,可以为车身提供大量的浮力,当车行驶到湖上时,整个车身就像一只船一样漂浮在水面上,并依靠着履带的转动不断前进。

  至于沼泽地,那就更不在话下了,一代车在测试中便被卡在了这里,但这一次为了测试二代车的负载前行,直接将一辆挖掘机放进了二代车的车厢。

  在如此大的重载下,二代车还能在沼泽中平稳前行,并顺利通过了沼泽地,最终二代车成功通过了所有的考验。

  铰接式履带全地形车的成功研制,解决了自然灾害时救援人员的出行问题,如果将这种全地形的性能与其他车辆的特点相结合,那么便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。

  美国的某些企业看到了这项发明后,希望出高价买下该专利,然而作为一名爱国人士,方老师直接回绝了他们:“出再多钱也不卖。”